医院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强基层 谋发展 哈医大二院召开黑龙江省胸痛联盟建设工作培训会

完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共创胸痛中心建设新篇章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省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切实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充分发挥胸痛专科联盟作用,2月28日,哈医大二院召开黑龙江省胸痛联盟建设工作培训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为会议致辞并分享了泛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哈医大二院党委书记焦军东为会议致辞,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紧密型胸痛医联体助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发展的情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介绍了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情况,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史福东、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闫松和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处处长张庆金参会,呼兰区卫健局白雪副局长分享了建设胸痛中心的经验,哈医大二院副院长贾海波、副院长王广志参会,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杨爽教授介绍冠心病全流程管理。此次会议覆盖黑龙江省13地市,哈市及所辖区县(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及医政科(处)负责人,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及有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分管领导及胸痛中心负责人,驻哈各胸痛联盟负责人以及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等一百余人出席会议,其他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线上参会,线上总观看人数3055人,总观看人次7576人。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为会议致辞并分享泛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介绍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情况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史福东处长出席会议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闫松副主任出席会议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处处长张庆金出席会议


于波教授介绍,哈医大二院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四家区域认证中心之一,负责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共八省市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至今已帮扶区域内677家医院通过国家认证,包括黑龙江省58家,其中2024年通过认证5家单位,此外今年我省还将有10家单位通过胸痛中心再认证,18家胸痛救治单元通过验收。2017年,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牵头在黑龙江省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基层心血管健康联盟及胸痛联盟,覆盖全省13地市、63个县及部分乡镇的近150家医院,构建覆盖全省的三级医院间上下联动紧密合作的救治格局,建立“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院前急救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

哈医大二院党委书记焦军东为会议致辞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主持开幕式

据最新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已上报胸痛病例超过28万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已由2014年以前的8%下降至目前的4%左右。联盟建立后我省心梗患者就医时间已短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省有介入能力的医院由原来的54家增至80家,其中县级具有急诊介入能力由原来的7家增至20家,而县级医院急诊PCI量则较以往提升了4.9倍。

呼兰区卫健局白雪副局长分享建设胸痛中心经验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广志出席会议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贾海波出席会议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杨爽教授介绍冠心病全流程管理

他指出,为加快推进哈尔滨市各级医疗机构胸痛中心或胸痛救治单元的规范化建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由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倡导、哈医大二院牵头的哈尔滨市胸痛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致力于团结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织密急性胸痛救治网,实现各级医院联动协作,对于提高区域急性胸痛疾病救治水平,降低疾病致死致残率意义重大。在多方共同聚力下成功打造了“呼兰模式”,未来将以此模式为范本,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全省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于波教授强调,未来,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作为省胸痛联盟牵头单位将锚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基层为工作重点,继续完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加强质控力度、推动开展胸痛相关疾病科普工作,逐步做到早期筛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并重,力争实现关口前移、急诊急救效果改善,以期实现心血管健康全流程管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迎接心血管疾病防治拐点的到来,为共建健康中国、健康龙江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