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的时间在公历9月7-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交节。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行轨迹划分节气,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是从炎热向凉爽过渡的关键节点,《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的时间节点记载。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退出,冬季风开始活跃,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白天地面吸收太阳热量,夜间气温快速下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在地面...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该节气标志着暑气逐渐消退、天气转凉,所以科学防护必不可少,哈医大二院中医科建议您结合季节过渡特点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并配合穴位按摩。一、饮食:滋阴润燥,少辛多酸1.多吃润肺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莲子、山药、冬瓜、莲藕等,可煮成银耳百合汤、雪梨水,或清炒或蒸制,减少津液消耗。2.少辛多酸护脾胃:少吃辛辣刺激(如辣椒、生姜、花椒),避免加重秋燥;适当吃酸性食物(如葡萄、山...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哈医大二院中医科健康提示:1、立秋后,气候逐渐由热转凉,且燥邪渐盛,同时脾胃经过夏季暑湿的影响可能较为虚弱,因此饮食养生需围绕 “防燥润肺、健脾养胃、滋阴敛阳”的原则进行调整,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可选择梨(生吃或煮梨水)、百合(煮粥或煲汤)、银耳(炖雪蛤或莲子)、蜂蜜(温水冲服)、麦冬(泡水)、玉竹(煲汤)等,这些食物能...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形成与古人对自然节律的长期观察和总结相关。“暑”即炎热之意,大暑因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热量最集中的时期而得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明确其炎热程度较之前的小暑更为显著。此时正值“三伏天”,高温与高湿环境并存,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脾胃功能减弱,需从多...
为庆祝建党104周年,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7月18日,神经内科第一党支部联合磁共振党支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来自神经内科、磁共振科、癫痫及睡眠障碍科、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们通过专业诊断、检查指导与健康科普相结合的方式,为前来咨询的患者送上实实在在的健康关怀。义诊活动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丽梅教授、孙威教授、张本平教授、曲悠扬教授、黄山教授,磁共振科主任付旷教授、李晓夫教授、郭丽丽副教授,癫痫...
暑气渐长,2025年三伏天悄然而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7月16日,哈医大二院中医科在门诊一楼大厅开展“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义诊护安康”爱心义诊活动,中医科王振宇主任医师、路秀云副主任医师、林静副主任医师、方文龙主治医师、孙焱主治医师结合体质辨识,为市民现场开方、现场贴敷三伏贴,并辅以养生指导等,真正把“治未病”的健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义诊现场王振宇主任医师...
为提升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水平,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哈医大二院皮肤科主任柏冰雪教授带领张宇副主任医师、熊吉奎副主任医师、郝思雨副主任医师、柴衡主治医师、那梦雪主治医师举办义诊活动,为有过敏性疾病困扰的患者答疑解惑,给予规范化诊疗意见,帮助他们走出疾病误区。柏冰雪教授表示,夏日炎炎,高温高湿天气为过敏性疾病发作“推波助澜”。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