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七十年 如日东升 如月光辉
8月30日至31日,由黑龙江省医学会主办,哈医大二院承办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院70周年暨哈医大二院眼科成立70周年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图书馆隆重举行。作为黑龙江省眼科医学发展历史的缩影,大会总结了七十年来哈医大二院眼科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探讨龙江地区的眼科医学特点,并对未来眼科医学发展和科技趋势展开构想。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副校长高彦辉、副校长兼哈医大二院院长徐万海等领导将莅临开幕式并致辞。此次盛会邀请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眼科医学的前沿问题。会议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等36名来自国内外知名眼科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大会由哈医大二院眼科主任孙大卫教授担任主席,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副主任齐艳华主持博士论坛开幕式。超过200名眼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将参与此次盛会,会议议题涵盖了眼科医学的多个领域,为眼科医生和研究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为大会作专题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出席大会并做专题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彦辉出席学术会议并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二院院长徐万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设立了多场专题报告,涵盖眼底病、青光眼、近视防控、眼底手术、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将对我国青光眼防治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做题为《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蓝皮书》的讲座,从宏观角度诠释如何科学合理对青光眼,这一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防护,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于伟泓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教授等眼底病专家,将分别对我国具有极大患者群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进行探讨,并分享手术中的困境,以及探索基因和细胞治疗“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最新研究进展,为龙江眼科医生夯实基础、开阔眼界提供新思考。
大会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在眼科医学中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眼科多模态诊断及多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以及AI技术对眼部疾病诊治的革命性影响。此外,针对近期青少年近视热门话题的阿托品与近视防控,专家报告聚焦聚焦近视防控,探讨了低浓度阿托品在预防近视进展中的作用。
据大会主席孙大卫介绍,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70年哈医大二院眼科发展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视觉的要求,从最开始“看得见”,逐步转变为“看得清”,再到当下“看得好”,更加要求广大眼科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向更高水平技术进步,如一些复杂高难度的眼科肿瘤、罕见病等领域,精准治疗逐渐成为未来眼科疾病管理方向。此外,在眼科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眼科与人工智能融合领域,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未来,哈医大二院眼科也将进一步提升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眼科前沿技术创新,强化眼科专业人才培养,保障龙江人民获得更高质量的“光明保障”。

哈医大二院眼科主任孙大卫教授致辞

眼科副主任齐艳华主持博士论坛开幕式

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哈医大二院眼科原慧萍教授及孙大卫教授为眼科老专家前辈颁发突出贡献奖

哈医大副校长、哈医大二院院长徐万海为原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颁发卓越成就奖

国内外专家论坛
据悉,会议期间“黑龙江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该专业委员会将积极开展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基础研究的探索与转化,加速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平台,通过不断提高临床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为我省眼健康的预防和治疗事业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