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成功为一名输尿管狭窄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阑尾补片输尿管扩大成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李先生(化名)因多发肾、输尿管结石,曾多次于医院就诊,八年前于当地医院先后行右侧肾、输尿管激光碎石手术四次,效果不理想;三年后因肾积水、肾结石再次就诊,行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一年后因肾积水再次就诊,诊断为同侧输尿管狭窄,并行开放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成型术。近期患者复查,发现右侧再次出现输尿管狭窄、肾积水,肾功能受损。饱受多次手术折磨的冷先生苦求多处就医无果,经人推荐来到哈医大二院,找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二院院长、泌尿外科专家徐万海教授与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教授团队,寻求帮助。
入院后全面检查,行CT三维重建及顺行、逆行联合造影,发现右侧输尿管中上段狭窄,造影剂无法通过,管腔几乎完全闭锁,输尿管折曲成角。李先生的输尿管狭窄段较长,且如果只进行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手术,术中可能出现残余输尿管长度不够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或输尿管张力过大导致术后再次狭窄、漏尿等情况。并且由于患者有既往腔镜手术及开刀输尿管成型手术史,周围势必会出现粘连,手术难度非常大。

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教授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经过充分的讨论,徐万海教授和王海平教授决定为其行利用人体组织进行输尿管重建手术,最大程度的恢复输尿管的连续性和通畅行,减小排斥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并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首先为患者行右肾造瘘。经过一周的造瘘,其右肾功能有所恢复,尿液引流通畅。王海平教授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阑尾补片代输尿管扩大成型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的辅助下探查患者输尿管,由于既往多次手术史,全程输尿管与周围粘连紧密,分离十分艰难。分离至输尿管中上段,见荧光中断,确定狭窄位置及长度:见管壁僵硬,局部疤痕较多,压迫牵拉输尿管折曲成角,管腔狭窄段长度约3.5cm。广泛切除输尿管周围疤痕,充分松解输尿管,切除狭窄及不健康的部分输尿管,切开输尿管远近端的前壁,重建输尿管后壁。之后分离肠管,于回盲部末端找到阑尾,于根部切断并纵行剖开,保留阑尾动脉,仔细测量输尿管狭窄的长度,将带血管蒂的阑尾补片加盖于输尿管狭窄段的前壁。利用阑尾补片对患者输尿管狭窄段进行扩大重建,并留置输尿管支架,严密缝合输尿管狭窄段。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王海平教授团队成功为该患者完成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失血量约10ml。
徐万海教授介绍,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腔内治疗及上尿路重建手术。对于长段输尿管狭窄,腔内治疗手术效果较差。最常用输尿管成型手术包括回肠代输尿管;膀胱瓣代输尿管;颊粘膜、舌粘膜或阑尾输尿管扩大成型术,目前疗效已得到肯定。尿路修复重建手术一直是泌尿外科手术的天花板,由于患者多数有手术史,局部解破结构被破坏并且复杂,手术方法多、各种方法都有不足之处,需要术者有充足的经验。
王海平教授提醒,近几年由于输尿管结石手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最为常见,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表现为患侧腰痛、腰胀,并发感染时还可表现出寒战、高热或脓尿等。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程较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肾功能将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恢复输尿管腔的连续性,尽早解除梗阻,根除感染,保护并挽救患者肾功能。
据悉,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长期致力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擅长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以及经尿道处理泌尿系结石、梗阻、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等各种微创手术。现已成功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完成肾部分切除术、肾癌伴肾静脉瘤栓根治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一体位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在输尿管修复方面,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始终秉承着精准化、微创化的思想,成功为输尿管狭窄或损伤的患者开展微创腹腔镜下膀胱瓣输尿管成型术(最长代输尿管15cm)、口腔粘膜输尿管扩大成型术、阑尾补片输尿管扩大成型术等多种复杂上尿路修复新术式,解决了患者疾病的困扰,提供了专业的手术治疗,给予恢复肾脏功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