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一创新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郭冕教授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家住宾县,今年62岁的宋先生(化姓),一年余前开始出现走路变慢、步幅变小、肌肉僵硬、安静时手抖等症状,随后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格易怒、进食呛咳等表现,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后,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开始服用药物时能部分控制运动症状,随着时间延长,药效很快降低,病情持续加重,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郭冕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精神症状,还会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疼痛、多汗等。对于帕金森病最佳改善运动症状的治疗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哈医大二院在省内较早开展了此术式治疗帕金森病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宋先生慕名找到郭冕教授,郭冕教授团队对其全面评估并进行了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最终运动症状改善率低于30%。实施DBS手术的前提是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运动症状改善超过30%,该患者失去了DBS手术机会。
郭冕教授是国内较早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专家,接受手术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术后好转率可达80%以上。该手术通过淋巴静脉吻合,加速脑内“废弃物”的代谢,减少异常蛋白沉积,从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郭冕教授指出,基于帕金森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同属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性,国内开展了部分个案,证实了该手术可能对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看着家属绝望的眼神,考虑到患者目前病情持续加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团队经过仔细的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宋先生自觉身体沉重感明显缓解,惊喜地自称“拿得动腿了”,进食呛咳的情况也未再发生,情绪也更加稳定,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目前已康复出院。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郭冕主任表示,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通过改善脑内代谢环境,可能对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与传统的DBS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症状改善更全面、术后不需要进行程控等优势,为不适合做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病情再次加重患者和症状发展迅速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该手术的机制和适应症,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