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综合病房主任孙仕斌教授带领团队使用国产新型牛心包生物瓣膜为一位60岁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成功实施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使患者重获新生。

患者出院前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60岁刘先生(化姓)入院一周前出现咳嗽气促症状、夜间不能平卧的情况。他来到哈医大二院全面检查,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导致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二尖瓣环扩张伴二尖瓣中度反流,全心扩大,心衰。符合手术指征。
入院后,孙仕斌教授带领团队对刘先生情况进行精准评估。评估结果手术风险极高,EuroScoreⅡ评分高达18.69%,属于手术高危患者。术前孙仕斌教授团队反复研究手术细节,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基础心功能差,反流严重等原因,需要置换新的瓣膜,才能使心脏恢复正常工作。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国产新型牛心包生物瓣膜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术中,体外循环建立,主动脉切口,完整剪除原有病变主动脉瓣瓣膜。随后,使用测瓣器精确测量瓣环大小,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并植入国产新型牛心包生物瓣膜。经缝合瓣环步骤后,将生物瓣准确置入瓣环位,术中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位生物瓣启闭未见异常,支架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运动同步,未见瓣周漏,流速1.3m/s。手术顺利完成。刘先生的症状立即得到了改善,出院回家前为医护团队送上表达感谢的锦旗。
孙仕斌教授介绍,心脏瓣膜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心脏瓣膜病持续增长,国内瓣膜病变手术例数也随之显著增加。但之前采用的大部分都是国外进口的心脏瓣膜,费用昂贵,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而此病例中使用的国产新型牛心包生物瓣膜价格较低,使用寿命也比同类产品较长,让心脏瓣膜病患者多了一种救治的选择。
专家提醒,心脏瓣膜病中老年退行性病变占主导,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就有1人患中重度瓣膜病;青壮年则多因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心脏瓣膜病变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