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旬高龄老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高度游离型,而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项基础疾病……在传统外科手术方式面前,这是一个高风险、手术禁区病例。近日,哈医大二院骨科主任王新涛教授带领脊柱微创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技术,为86岁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患者,只通过一个不到7毫米的小切口,成功解除神经压迫。术后数小时后即可下床无痛行走,重获生活的自由。

王新涛教授、周长龙主任医师、蒋安龙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手术
今年86岁张大爷(化姓),半年前出现腰痛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逐渐加重,近三个月来疼痛尤为剧烈,完全不能自行活动,夜不能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辗转多家医院,虽然已经明确需手术治疗,但对于这样一个“四高”患者,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大,张大爷与儿子一筹莫展。经多方打听后,张大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哈医大二院。王新涛教授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以及系统的查体,结合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存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根据多年的脊柱外科诊疗经验,认为导致患者痛苦的主要病因是腰1/2节段间盘脱出,并向下游离较远,脱出的髓核压迫神经,引发剧烈疼痛,需手术治疗。

术前MRI显示腰1-2间盘脱出向下游离于腰2椎弓根水平、多节段椎管狭窄
王新涛教授介绍,这位年近九旬的高龄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而且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位于少见节段:腰1-2水平,属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其发病率仅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左右。另外,该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已向下游离,超过了椎弓根水平,属于“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这在临床中更是少见,治疗难度较大。针对这样一个“高位”、“高度游离”的间盘突出患者,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常需要脊柱内固定手术,手术切口长,对肌肉软组织损伤较大,创伤大,且切口愈合慢,术后恢复较慢,加上术后卧床时间延长,容易诱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腰1-2间盘脱出严重压迫神经,若处理不当,不仅手术效果难以保证,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下肢无力、瘫痪、感觉障碍、二便障碍等严重后果。
针对这样一位高龄、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高度向下游离的“四高”患者,为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王新涛教授带领团队根据患者影像学结果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明确手术靶点,规划了精准微创的手术方案,为其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该手术优势在于,在局麻下进行,无需气管插管、无需留置尿管,术后无需留置引流管,避免了全身麻醉带来的系统风险;切口仅7毫米,创伤小;内窥镜直视下精准定位并摘除脱出髓核,避免损伤邻近神经组织;术中即可缓解疼痛,恢复快。


术中摘除脱出的髓核、神经减压充分
术中,王新涛教授与周长龙主任医师、蒋安龙副主任医师,在麻醉科郑东友主任医师全程监测下,顺利地为张大爷完成了手术。手术过程不到半小时,术中即见效果,右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几小时就可下床行走。张大爷激动地表示:“这手术太值了,原本我以为这病就得陪我余生,没想到能这么快站起来,真心感谢哈医大二院医护团队!”
哈医大二院骨科学科带头人、骨科主任王新涛教授表示,哈医大二院骨科自2016年开展脊柱微创手术以来,近十年已完成数千余例脊柱微创手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退变性腰椎滑脱、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疾病和脊柱感染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张大爷这种“四高”患者并非无解,关键在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微创操作,以及术后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高龄不是手术禁忌证,微创不仅是小切口,而是精准、安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治疗方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通过7毫米切口,在椎间孔镜放大的视野下能彻底摘除脱出的髓核组织,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但是高位腰椎在腹部脏器和肋骨遮挡下,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只要评估合理、技术到位,许多传统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精准微创手术实现安全有效治疗。脊柱微创不是简化手术,而是精准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微创技术,为更多高龄、复杂病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