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综合治疗策略助力“双癌”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哈医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巍教授团队联合肿瘤内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成功救治一名罕见的同时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肺鳞癌的共时性双原发癌患者。经系统性综合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各项指标稳定,长期随访观察显示病情持续缓解。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实体瘤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双重噩耗接踵而来多学科协携手破局
三年前,60岁的张先生(化名)因“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伴咯血”急诊入院,王巍教授团队接诊后迅速为其开展系统检查,骨髓穿刺结果显示原始细胞比例达37.5%,基因检测提示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及KRAS突变,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EO)。与此同时,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鳞癌。数日之内,两种原发性恶性肿瘤相继确诊,患者及其家属陷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治疗困境。
面对共时性双原发癌的罕见情况,王巍教授团队在积极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的同时,迅速组织多学科紧急会诊讨论,与肿瘤内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专家共同研判患者病情。专家指出,这两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存在相互制约性:化疗可能加速肺癌进展,而肺癌手术则因白血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而风险极高。经充分讨论,团队确立了“先控制急性白血病,同步密切监测肺癌进展”的治疗策略。
在给予IA方案诱导治疗达到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王巍教授团队与肿瘤内科杨宇教授、路丹教授团队紧密配合,创新地采用靶向治疗联合配型脐带血输注,并同步使用紫杉醇+卡铂方案控制肺癌。该综合疗法不仅有效抑制肺癌进展,也使白血病残留病灶降至不可检测水平。
个体化综合治疗见成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实现疾病长期缓解
尽管患者曾因顾虑暂缓移植,导致白血病两次复发,但团队果断采用脂质体米托蒽醌联合BCL-2抑制剂维耐克拉的方案,助其再次实现完全缓解,为移植创造了条件。
2025年2月,在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的风险与获益后,由王巍教授、戴海滨主任医师、田垚垚副主任医师及赵薇薇主治医师组成的血液内科医疗团队成功为张先生实施了“子供父”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团队在充分评估移植期间肺癌复发风险的基础上,制定了以防治急性白血病复发风险、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为核心的预处理方案。在移植舱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的精细化护理下,患者顺利实现骨髓重建,并成功出仓。移植后随访显示,患者骨髓持续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效应还形成了对潜在肺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为根治双癌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5年10月,患者张先生到哈医大二院血液内科门诊进行复诊时,由衷地表达感激之情:"在同时罹患两种恶性肿瘤的困境下,我曾一度丧失治疗信心。是哈医大二院医护团队的坚定支持与专业救治,帮我重拾勇气,成功战胜病魔。"
专家提醒:警惕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
哈医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巍教授提醒,中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贫血或出血等症状,应警惕血液系统肿瘤,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已确诊血液肿瘤的患者若发现肺部新发病灶,也需积极排查第二原发癌。同时,专家强调,共时性双癌并非绝路,通过“急重优先、多学科协作”的治疗策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仍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本例罕见双癌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现了哈医大二院在复杂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诊疗中的综合实力,更为共时性双癌的临床处理提供了“多学科协作+精准移植”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