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特色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N)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部疼痛,它是一种累及单侧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感觉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呈电击样或刀割样,被描述为“人类所经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俗称“天下第一痛”,该病的特点:多在说话、洗脸、刷牙或面部受寒风吹袭后诱发。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呈周期性发作,疼痛不发作时同正常人一样。有很多患者误认为是牙痛,去口腔科进行拔牙治疗,但通常疼痛不缓解。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作为脑功能性疾病的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血管压迫(最常见病因,手术效果佳)

1960年Garden等研究发现异常走行的血管对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段(REZ)产生压迫,导致其神经根脱髓鞘,从而导致异常电活动,在各种诱发刺激下,异常电活动导致了疼痛发作。近年来,大量临床手术证实,90%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发现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段有明确的血管压迫,并且压迫越明显,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越高。因此认为血管压迫是导致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2继发性因素(少见,手术效果好)

桥脑小脑角(CPA)区的占位性病变,如皮样囊肿、三叉神经肿瘤、脑膜瘤及血管畸形等亦可产生三叉神经痛,手术切除占位病变后,疼痛缓解比较理想,

3其他因素(罕见 手术效果差)

此外由于颅骨的压迫,脑干病变,蛛网膜粘连因素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这些因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手术效果不佳,且术后容易复发。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

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疼痛发作一般都有规律,多在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时诱发,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是鉴别三叉神经痛与其他面部疼痛的重要体征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卡马西平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大,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意识状态,大部分患者因为不能耐受而停药,导致疼痛加重。

2.中医针灸:三叉神经痛目前不推荐针灸,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有的人当时见效,日后复发起来反而会厉害。

3.经皮射频热凝及球囊压迫治疗:其理论依据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感觉神经纤维。由于该手术是对三叉神经感觉根进行破坏性手术,因此术后患者会出现面部及舌根永久性麻木,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难以接受的麻木感。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不推荐此方法,此法仅适用于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患者。

4.放射外科治疗(伽马刀):仅适用于年纪大,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

5.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率在95%以上,由于对三叉神经感觉根无损伤,因此术后不会出现面部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