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CMs)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较为隐匿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生长能力。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20%,主要发生在脑桥,其次是中脑和延髓。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出血征象。与其他部位的CMs不同,脑干CMs少量的出血更有可能导致脑干神经结构的刺激症状和占位效应引起的压迫症状,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甚至昏迷及呼吸血压的紊乱,严重可危及生命。此外,还可引起步态不稳、视物成双、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由于脑干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功能,对其手术时,会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对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治疗,观察、随诊即可;而对于出血后且有症状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以减轻患者症状并避免再次出血引起严重危害。
虽然脑干手术风险极高,早些年甚至被认为是“手术的禁区”,但近些年来随着对脑干结构和功能认识的逐渐深入,发现对于合适的病例,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安全的切除海绵状血管瘤。通过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状态、全面的影像检查,术中选择合适、安全的手术入路,并且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大多可顺利切除病变,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以下为李永哲副主任医师近期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
术前患者左侧肢体瘫痪,走路不能
术前CT及磁共振



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恢复正常
术后CT及磁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