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手术科室 > 骨外科 > 骨外科八病房 > 科室动态 > 正文

我院完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患病原因与长期驾驶汽车、使用电脑、伏案工作、体力劳动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我院骨外科主任闫景龙教授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三个大类:保守疗法、手术和微创手术。我院引进了全脊柱内窥镜系统后,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此项微创手术风险小、出血少、见效快,术后患者情况就会有显著好转,术后留下的瘢痕仅有1厘米左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福音。

切口9mm

30岁出头的初中教师王女士,左侧腰部突然疼痛,一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腰部疼痛难忍,导致夜不能眠,走路也变得步履蹒跚起来,王女士才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我院。通过CT片子显示王女士患有腰间盘突出,神经受压严重,保守治疗已经无法治愈,需要立即手术。但王女士对开刀手术有很大恐惧感,并且不愿在身上留下过大疤痕,迟迟不肯进行手术治疗,骨外科八病房(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外科)主任王新涛教授亲自与王女士沟通,为避免王女士对开刀手术的恐惧建议其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并将手术过程细致为她讲解说明,最终王女士同意微创手术。

通过孔镜神经根清晰可见

王新涛教授为其顺利进行了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出血量不到10毫升,仅留下0.7厘米瘢痕。术后即刻王女士便可下地自由活动,腰腿疼痛感消失,走路也不再一瘸一拐,效果明显。他谈到,接受此种术式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例患者74岁,最小年龄18岁,手术都非常顺利,效果十分明显,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好评。

微创摘除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王新涛教授介绍,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整体要求非常高。术前先评估定位突出部位,确定好体位,术中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之后从椎间孔进入建立通道,通过孔镜传出的图像就可发现椎管内突出的髓核,对其进行摘除完成手术。他表示,这种微创手术适用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与传统开刀手术相比风险小,出血少,并且不会破坏组织结构,对身体损伤较小,主要优点是见效很快,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疼痛感立即消失,可自行下地活动。

王新涛教授术中通过孔镜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专家提醒: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解除病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很多,不单单只是腰疼,腿疼、坐骨神经痛也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像学检查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不然会让病情越来越重,严重者会有瘫痪的可能。

闫景龙主任介绍,保守治疗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理疗、推拿等手段,来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保守疗法只能缓解轻度症状,对于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收效甚微。手术治疗通过实施开窗减压术、半椎板切除术以及内固定等手段,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慢。微创手术则是介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是当今国际上主流一种新型治疗手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能够为患者排除复发的病根,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与创伤痛苦。

他强调,对于治疗方案最后的选择上,医生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自身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

医生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同时,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