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硕成果,添补了多项省内在介入治疗方面的空白。
1、肿瘤性病变:
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直肠癌、骨肿瘤等。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等。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介入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癌介入治疗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该项治疗是通过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以及在CT、B超导引下经皮穿刺肿瘤,射频消融或注射无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经治疗万余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病例为原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使病人生存期从未治疗的平均3-6个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4.1%、43.5%和21.2%。最长的已存活超过11年。
2、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指用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闭塞子宫动脉血流,使子宫肌瘤缺血`梗塞`萎缩,从而达到使肌瘤缩小或不复存在,又保存了子宫的治疗目的。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着丰富的侧支血供,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组织不会发生梗死。
3、出血性病变:
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各种病因导致的血尿、肿瘤破裂出血、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等。
4、空腔脏器狭窄性病变:
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食管狭窄。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内胆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内胆汁,然后使用导管及导丝通过胆管狭窄段,并置入金属内支架。
5.部分介入治疗术式:
(1)肝癌及肝血管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3)消化道出血--腹腔动脉栓塞介入术;(4)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瘢痕妊娠介入及各种病因导致阴道出血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TIPS(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6)黄疸--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7)食道狭窄--食道支架植入术;(8)肝、肾囊肿--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9)肝癌--射频消融术;(10)脾大/脾功能亢进--脾动脉栓塞术;(11)椎体肿瘤术前--椎体动脉栓塞术;(12)肝癌/肾癌破裂出血--动脉栓塞止血介入术;(13)肺癌--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介入术;(14)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15)各种组织的穿刺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