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世界肾脏病日|哈医大二院肾内科专家提醒:关注肾脏健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水无法及时排出,部分营养物质不能重吸收到体内,一些内分泌功能也将受到影响,患者会表现出高血压、乏力、精神不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贫血、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多个系统损害的症状。

杜玄一教授出门诊中

为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醒大众重视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2023年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近日,哈医大二院肾脏内科先后组织十余名副高职以上医生为患者免费线上义诊,举办住院患者“肾友交流会”现场答疑解惑并进行健康指导,组织黑龙江省“腹透天使”慢性肾脏疾病科普大赛等活动,旨在提高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的关注和重视,增强肾脏健康意识。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群体较大防控关口应前移

当前,我国约有8200万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随着病情进展,很多人已发展到中晚期,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维持生命。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高达150多万,并且以每年新增12万-15万的趋势上升。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我国慢性肾脏病仍呈高发态势,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此,哈医大二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杜玄一教授提醒大众:关注自身健康,警惕肾脏发出的异常“警报”,如出现水肿,尤其是眼睑和下肢水肿;尿量异常,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正常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泡沫长时间不消退;夜尿增多;腰部酸痛或持久性钝痛等情况,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杜玄一教授与患者交流

肾脏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青年人也要重视肾脏保护

哈医大二院肾脏内科主任杜玄一教授指出,目前为止我国最常见慢性肾脏病的是IgA肾病,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原因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关系,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由于发病隐匿,早期仅表现为尿潜血或者是尿蛋白少量(+),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中后期,错过最佳就诊时机。

近日,一名18岁的小赵(化名)在上课时突然晕倒,同学将其送至哈医大二院急诊科,急查血肌酐1598 umol/L,远远超出正常水平,问诊过程中杜玄一教授了解到患者平时喜欢锻炼身体,觉得自己平时素质不错,虽然发现近一段时间偶有头晕、乏力等情况,并未在意。经过相关检查,小赵被诊断为尿毒症,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得已走上透析的道路。

专家提醒,肾脏疾病与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等息息相关,过量饮酒、长期熬夜、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肾脏功能损害极大,不能仗着自己年轻,忽视身体健康。杜玄一教授分享了这样一个病例,19的患者小李(化名)因长期喝碳酸饮料、喝奶茶、餐餐食用外卖患上了痛风,10个手指的关节都已形成“痛风石”,双脚肿胀无法行走,出行只能靠家人用轮椅推着,尽管如此,当痛风急性期过去之后,小李竟背着父母偷着喝碳酸饮料加剧了肾功能损伤,家人把他送到医院时小李的血肌酐达到210umol/L。当医生告知小李和其家人,如果不纠正小李的生活习惯,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发展成尿毒症,只能通过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时,小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此外,杜玄一教授强调不同药物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选择,按指导剂量服用药物。出门诊时,曾遇到过25岁女孩为拍婚纱照自行在网上购买减肥药用于减重,口服3个月后导致肾脏不可逆的损伤,患者后悔万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举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只能以透析收场,对患者的心理也产生不少打击。

健康小贴士

慢性肾脏病病因繁多,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性肾损害、遗传性多囊肾、泌尿系统的结石、肿瘤等。其中,很大一部分疾病可防可控,早期识别和控制高危因素将大大降低肾病的发病率,延缓疾病进展。

专家提醒:公众应学习一些肾脏病知识,提高对肾脏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建议定期体检,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疾病;建议认真对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及超重或肥胖,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建议谨慎选择药物,部分抗生素、止痛药、抗肿瘤药物及某些中药成分也可能导致肾损伤,谨慎使用土方、偏方,不明来源药物包括保健品;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处理泌尿系统结石及梗阻性肾病,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肾功能受损。此外,专家建议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久坐、憋尿、熬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