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哈医大二院专家带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

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2021年2月28日是第十四个国际罕见病日。2月27日,哈医大二院从事罕见病诊疗的专家们共同呼吁大家了解、关注、善待罕见病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罕见病患者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请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照。”

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其发病率从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不等。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有7000余种,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罕见病患者加在一起已经超过2000多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或许听说过其中的一些疾病,例如渐冻症、血友病、瓷娃娃、卟啉病等,但更多的是闻所未闻的病种。

14岁“瓷娃娃”的心声:我想和他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

“阿姨,我的病能治好吗?我想快点回去上学,我这次在班级考了第一名呢!我想我的小伙伴们,想和他们一起玩!” 14岁的小宁(化名)在医生查房时焦急地询问。小宁患有一种遗传性骨代谢障碍疾病——成骨不全症,又称为脆骨病、瓷娃娃等。从记事起,小宁总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和同龄孩子玩闹时跑两步不小心就会崴脚脖,一次意外摔倒后更是造成了胸椎、腰椎骨折,在家中足足躺了40余天才能逐渐下地行走。据小宁的母亲介绍“孩子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蓝眼睛,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到孩子的身体会有什么问题,直到我们慢慢发现不管怎么给他补钙,每次到医院化验还是显示缺钙,再加上他稍有不慎就会骨折,我们才开始带他到各个大医院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哈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五病房主任乔虹教授接诊后观察到小宁的外貌比较特殊,“蓝巩膜、大方颅、牙稀疏……”,第一印象这个孩子可能患有成骨不全症。乔虹教授介绍,“蓝巩膜”是成骨不全症患者的典型表现之一,正常人的巩膜(眼白)是白颜色的,眼仁的颜色可因人种不同出现不同的颜色,而成骨不全症的患者的巩膜是蓝色的。此外,成骨不全症的患者因骨胶原纤维不足,结构不正常,起病时即使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主要表现为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骨骼畸形及不同程度地活动受限,但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可表现为蓝巩膜、韧带松弛、牙齿稀疏、听力下降等骨骼外表现。

基于患者的疾病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小宁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无针对致病基因突变的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暂时进行对症治疗,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并在生活中严格保护患儿,预防骨折的发生。病痛并没有将小宁的家庭击垮,他和父母仍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并向社会呼吁,“请大家关注罕见病患者,并接纳他们。”

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罕见病真的那么罕见吗?在我国罕见病并不罕见,很多罕见病人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但他们却最容易被忽视,除了病痛的折磨,他们还要面对治疗难、用药贵等问题,约有30%的罕见病患者需要5-10位医生才能得到确诊,确诊时间需要5~30年,这一系列难题使许多已确诊的罕见病患者像“孤儿”一样孤立无援,只有重视起来,才能帮助解决他们在求医、确诊、防治、上学、就业、社会融入等方面面临的重重困难。

罕见病离我们真的那么远吗?其实,每个人的身上携带都可能有缺陷基因,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罕见病发生的可能。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罕见病最低廉也是最高效的手段,完善对罕见病的规范诊疗,更要进行罕见病的预防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罕见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