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1、糖尿病患者定期应做的检查?

(1)血压、脉搏、体重及腰臀围情况,至少每周测定一次;

(2)血糖,至少每半个月测定全天七次血糖;尿常规,至少每个月测定一次;

(3)糖化血红蛋白,至少二到三个月检查一次;

(4)尿微量白蛋白,至少半年检查一次;

(5)眼部情况(包括眼底检查),至少半年检查一次;

(6)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情况,至少半年检查一次;

(7)至少每年全面检查一次慢性并发症情况。

以上情况若有异常应相应增加检查的频次。

患者可将上述检查结果做记录,并注明检查日期,同时记录自觉症状、每餐进食量、工作活动情况、有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这些都会为医生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2、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调节受损病史;

(2)年龄>40岁,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3)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有糖尿病家族史;

(5)高危种族;

(6)曾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母亲;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接受降压治疗的人群;

(8)血脂异常或正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的糖皮质激素诱发高血糖病史的患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妊娠糖尿病患者或年龄>30岁的孕妇;

(14)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

(15)肢体溃疡持久不愈者;

(16)有过妊娠并发症者(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

3、糖尿病患者何时需住院?

(1)“两急一慢”: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急性应激情况、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昏迷患者;急性应激情况:如糖尿病合并感染、手术、外伤、中风、大出血、分娩、心脑血管病等特殊情况。以上“两急”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往往有生命危险,住院的目的是抢救生命、缓解症状。

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合并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顽固性呕吐腹泻、肢端麻凉疼木感觉、足部坏疽、心血管病变等。住院的目的是全面检查,控制危险因素,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进展。

(2)“两个第一”:第一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第一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第一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住院目的是全面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糖尿病分型,了解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利用住院的时间,患者还要学会观察病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

第一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住院目的是决定使用胰岛素的最佳剂型和剂量。利用这个时间,患者要学会血糖监测,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

4、糖尿病患者足部的保健?

(1)洗脚宜用温水,需陪护先试水温,不要用热水长时间泡脚;

(2)洗脚后,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干燥可使用润肤乳,脚趾缝应保持干爽;

(3)修剪脚趾甲应在洗脚后,水平修剪趾甲,不宜修剪过深;

(4)每天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部底部皮肤有无鸡眼、甲沟炎、甲癣、脚癣、红肿、青紫、水肿、溃疡、坏死等;

(5)切忌光脚行走和光脚穿凉鞋、拖鞋,冬天注意足部保暖,不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6)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最好是鞋尖宽大、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不挤压脚趾、大小合适、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7)选择浅色棉质、袜腰松的袜子;

(8)2-3天未愈合的伤口及时就医。

5、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胰岛素?什么是糖尿病?

血糖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正常人吃饭后,血糖会有升高,但在胰岛素的控制下,血糖被限制在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正常人的血糖为空腹4.4-6.1mmol/L,非空腹4.4-7.8mmol/L。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而胰岛素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开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只有进入细胞的葡萄糖才能为细胞提供动力,使人体具有正常的各种生理功能。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其生物作用障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

对于糖尿病要树立以下几个观点:

(1)糖尿病可防:糖尿病只有想不到,没有查不出;

(2)糖尿病可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非糖尿病患者不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不得并发症,有糖尿病并发症者不残废或早亡;

(3)糖尿病一旦得上,不能痊愈,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根治”而上当受骗;

(4)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繁多而且后果严重,不可轻视;

(5)没有糖尿病的要远离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6、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总原则就是要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适量蛋白质、限盐和增加摄入膳食纤维:

(1)少吃多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少吃一点,每餐八分饱并辅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每日应摄入粮谷类、蔬菜类、肉蛋类、乳豆类和油脂类食物;

(3)三餐定时定量:主食限量,可以吃米饭、馒头、花卷、发面饼,每餐都要有蔬菜(各种绿叶菜不限量)及蛋白质食物(限量鱼、瘦肉、蛋类、无糖牛奶、豆制品)。菜类不勾芡,若吃土豆、粉条、地瓜等食物,减少主食摄入量;

(4)粗细粮搭配:主食多选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少吃流食,拒绝各种粥、芝麻糊类、各种面条、玉米制品,这类食物升糖很快。尽量不吃甜食,比如饼干、糕点、糖果、雪糕、巧克力等,以及各种饮料;

(5)清淡少油,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6)水果限量:血糖达标后,少量水果可在两餐中间吃。宜吃低糖水果,包括苹果、梨、桔子、橙子、柚子、杏、柠檬、青桃等。忌吃高糖水果,包括葡萄、香蕉、蜜枣、西瓜、香瓜等;

(7)清淡少盐: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8)多饮水:每天饮温开水不限量;

(9)忌烟忌酒;

(10)无糖食品算主食,其含有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有影响,若怕低血糖可准备一些;

(11)所有外卖的包子、饺子、馅饼等带馅的主食,很香的盖饭、麻辣烫、火锅、勾芡的食物,不宜吃;

每餐进食时间宜在15分钟以上,细嚼慢咽,先吃蔬菜类食物,再吃主食和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再吃蔬菜类食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临床上以其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运动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对肥胖的T2DM病人。

一、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何要运动?

✓ 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

✓ 可减少身体脂肪含量,降低血脂水平;

✓ 改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和血液粘稠度,调节血脂,

✓ 使血管功能改善,毛细血管网增多,血管弹性恢复,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 有利于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运动除了可以降糖、调脂以外,还能使病人红细胞的变形性有所增加,这些都有利于病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二、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力、病情、有无并发症以及既往运动情况等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有规律的合适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久坐应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短暂的身体活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合适强度的运动。

运动方式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运动、高等强度运动。

✓ 低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做家务。

✓ 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等

✓ 高等强度运动:拔河、跳高、快跑。

运动时间选择饭后1小时进行,可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