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健康在线帮》内分泌专家讲解妊娠糖尿病

关注妊娠糖尿病,刻不容缓

提到妊娠糖尿病,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但对这个疾病不太了解,认为对孕妇和胎儿影响不大。4月12日《健康在线帮》特约哈医大二院内分泌代谢病二病房副主任医师梁梅花对妊娠糖尿病做了专业的讲解,提醒大家此类疾病不容忽视,它会对妈妈和宝宝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如果您或家人孕期发现血糖升高,请及时来内分泌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一般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只有少数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

近几年,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共1.271亿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140万(16.8%)产妇出现高血糖现象,而其中342万为妊娠糖尿病。中国妊娠糖尿病现状:1999-2012年,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增加3.5倍,从2.4%上升到8.1%,这一上升速度应引起大家重视。妊娠期糖尿病不可小视,这是因为:妊娠期高血糖可通过脐血、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相比普通孕妇,更容易发生早产、难产、产伤、巨大儿、胎儿呼吸窘迫、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围产期死亡等不良事件。怀孕时,而胎儿更是天天泡在糖水里,一出生就是巨大儿,容易出现各种围产期并发症,有些宝宝甚至一出生就要抢救了。可见妊娠糖尿病无论对产妇还是胎儿都影响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诊断?

了解了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那么什么样的孕妇才能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呢?目前的诊断标准为:孕24到28周左右做葡萄糖耐量检查,达到或超过下列至少一项指标:空腹血糖值≥5.1 mmol/L、或喝糖水后1小时血糖值≥10.0 mmol/L、和(或)2小时血糖值≥8.5 mmol/L,就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如何治疗?

妊娠糖尿病无论对产妇还是胎儿健康都可以产生巨大影响,应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危及孕妈妈和宝宝生命安全。

1.胰岛素:

(1)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包括所有的人胰岛素:短效、NPH及预混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

(2)孕期胰岛素应用方案: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的孕妇,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NPH。由于孕期胎盘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

2.口服降糖药物:

多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孕期应用的头对头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国内外针对二甲双胍的多个Meta分析提示,使用二甲双胍在控制餐后血糖、减少孕妇体重增加以及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方面都有益处。但由于我国尚无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适应证,且口服降糖药物用于孕期糖尿病仍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因此,我国建议孕期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应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选择人胰岛素。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治疗目标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要求,妊娠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时妊娠,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孕期血糖目标:糖化血红蛋白<6.0%,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6.7mmol/l以下。因此,要特别关注孕妈妈的血糖控制和管理,以期对产妇和胎儿产生最小影响。

常见并发症

妊娠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早产、流产、羊水过多、感染、视网膜病变、剖宫产等。不同阶段并发症不尽相同,产前期主要出现巨大儿、死产、先天性畸形、宫内生长受限;围产期则因胎儿巨大产生肩难产、围产期窒息、臂丛神经损伤等;产后期则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黄疸、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生出的孩子,发生肥胖的概率高于血糖正常母亲所生后代的2~4倍。因此,要做好妊娠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工作。此外,为了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一定要重视妊娠期高血糖的控制,一旦发现妊娠期血糖升高,请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保护孕妈妈及宝宝。

小贴士

哪些孕妇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1.高龄产妇。

2.有妊娠糖尿病史。

3.曾生过巨大儿(体重大于8斤)。

4.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的肥胖准妈妈,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5.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妇。

6.早孕期空腹尿糖多次阳性。

7.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8.曾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9.曾分娩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胎儿。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