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乙型肝炎?
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适当的休息,辅以药物治疗,①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药物,护肝药:维生素等,降酶药:甘草酸等,退黄药:腺苷蛋氨酸等;②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素;③抗纤维化药物,如:丹參;④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
①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有利于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免发生脂肪肝,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②补充微量元素,如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等;③不宜使用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面、香肠和各种腌制食品等;④避免饮酒和含酒精类饮料。
5、预防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预防重点在于加强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血液制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减少有创性的治疗和检查,对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
6、自我管理
①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②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混用剃须刀、牙刷、毛巾,不用公共的修脚用具、浴巾等;③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过劳。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适当锻炼,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