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是中医特色疗法,基于 “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理论。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哮喘、支气管炎、阳虚体质引发的畏寒等),多因阳气不足、寒邪内伏。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毛孔张开,此时通过三伏贴等方式,将辛温药物作用于穴位,借助自然阳气助力,能更好地驱散体内寒邪、温补阳气,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冬季疾病发作,达到 “治未病” 效果。
哪些人适合贴三伏贴?
阳虚体质者: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易感冒,贴敷辛温三伏贴后可驱散体内寒气,提升阳气。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哮喘、支气管炎等,辛温药物能够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有效减少秋冬发病频率。
脾胃虚寒人群:因脾胃虚寒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的人群,可通过贴敷改善症状。
儿童: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虚寒性鼻炎等问题的儿童,有生长需求的也可借助三伏贴进行调理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生活起居: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调低温易使寒邪入侵,抵消三伏贴温补阳气的功效;贴敷后 4 - 6 小时内不宜洗澡,防止水湿入侵,同时避免用冷水冲洗贴敷部位,可用温水轻轻擦拭。
皮肤反应处理:若贴敷部位出现轻微发红、瘙痒、色素沉着,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一旦出现严重红肿、水疱、疼痛剧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处理,防止皮肤感染,影响恢复。
其他注意事项:正在服用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随意停药、减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原有疾病的治疗不受影响;贴敷时尽量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方便操作且利于皮肤呼吸,避免因衣物过紧摩擦贴敷部位引发不适。
在 2025 年的三伏天期间,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与三伏天时间相对应,具体为:
伏前加强: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7 月 20 日 - 7 月 29 日
中伏:7 月 30 日 - 8 月 8 日
末伏:8 月 9 日 - 8 月 18 日
伏后固本:8月19日-8月28日
通常建议在每伏的期间进行贴敷,以更好地借助三伏天的阳气,发挥辛温药物的功效。有贴敷需求的市民可在对应时间段内,到中医科门诊及病房进行贴敷,咨询电话:866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