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多项检验指标可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较大变化,其中生理因素包括饮食、饮酒、运动、情绪、药物、采血时的体位等等,这些物质或现象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的改变,特别是血液学和生化物质的变化,从而可使同一患者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变化。故患者在检验标本采集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引起血中某些成分浓度的改变,如乳酸、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升高,一般主张采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并在清晨采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门诊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采血。除了急诊或其它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张正常饮食3天后采血,应避免暴饮暴食及刻意控制饮食。应在空腹12小时后第二天清晨采血。餐后或延长空腹时间(饥饿)均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餐后血糖、血钾、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通常升高,无机磷降低;饥饿时血糖及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另外饮食的量及质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如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清尿素氮、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引起乳糜微粒血症,导致血清脂血(混浊);饮水过多或过少可使血清稀释或浓缩;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儿茶酚胺释放等。饮酒后即刻导致血清乳酸、尿酸升高;连续饮酒导致转氨酶上升,长期饮酒者往往有高甘油三酯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也会升高。取血时体位的变化,体位(站立、坐位、卧位)改变可以引起某些检验指标的显著变化,故建议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有时,同一患者在门诊和住院测定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门诊患者一般采用坐位采血,而住院患者一般采用卧位采血。
除以上几点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以引起人体的生物学变异,如药物、情绪、采血时间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干扰,也可能联合起作用,从而使得许多检验指标受到影响。所以,患者在检验标本采集前,应尽量避免可能引起生物学变异的这些影响因素,必要时可咨询检验科相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