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嗳气、饭后上腹部胀满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贫血、消瘦、无力、体重减轻等。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它疾病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慢性胃炎要以说已治愈了一半。
1、宜慢 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2、宜节 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3、宜洁 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粘膜的侵害。
4、宜细 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5、宜清淡 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6、不宜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部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如原有溃疡病,甚至可导致胃出血或胃穿孔。
7、不宜过食刺激性食物 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会延缓胃的排空,易增加胀满感;生冷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与吸收,而且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多;过热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容易诱发出血或病变处糜烂;过甜食物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过咸食物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胃炎病人的康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烈酒、尖辣椒、胡椒、芥末、洋葱、大蒜等直接刺激炎性病灶。
8、不宜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强的松等,如确需服用,应在两餐之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