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衰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发病五年内会有一半的患者死亡,五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需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举办“全国心力衰竭日”患教活动
11月26日,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举办“全国心力衰竭日”患教活动,心内科副主任张瑶教授带领李丽丽主任医师、彭程博士,围绕心衰规范化治疗、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主题进行科普讲座,提高人们对心衰的认识和关注,有效预防心衰的发生。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张瑶教授介绍全国心力衰竭日
张瑶教授介绍,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目前心衰患者在全球的占比为1%-2%,70岁及以上人群心衰发病率高达10%,而且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在后期均可引起心衰,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延缓或预防心衰的发生。心衰早期信号有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能力下降、水肿、咳嗽和咳痰。除了以上症状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有相应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李丽丽主任医师科普讲座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彭程博士科普讲座
张瑶教授强调,心衰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患者每经历一次心衰失代偿事件就会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即使经过强化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恢复,也还是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且呈不可逆的断崖式进展。因此,针对心衰的治疗,更需要注重尽早干预,在早期进行规范治疗,减少恶化的发生。此外,心衰患者还要做好及时随访。治疗心衰是一个长期过程,定期复查随访至关重要。

张瑶教授为患者答疑解惑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介绍,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是黑龙江省心衰中心示范单位,也是黑龙江省心衰中心联盟的牵头单位。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达到了长期多角度综合管理,除了常规心衰住院患者的个体化、规范化管理外,针对出院后心衰患者,心衰团队的医生则通过正规网络医院平台为其提供免费的随访及疾病咨询工作。目前为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累计管理、随访心衰病例数位居全国第2名。此外,心衰中心积极帮扶省内联盟医院,协助成立标准版心衰中心单位21家,基层版心衰中心单位5家、心衰中心建设单位38家,并成立市级心衰中心联盟3个,并与省内22家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医疗支持,开展远程会诊,实现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专家提醒,心衰患者日常生活要做好5点:
1.坚持清淡饮食:日常要坚持清淡饮食,少油腻多蔬果。控制盐的摄入量(<5克/日)。
2.注意限制饮水:心衰患者应学会记录身体出入水量,保证出入量平衡或出量稍多于入量,维持负平衡,同时注意动态监测离子。
3.适当做些运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不出现呼吸困难为宜(如步行、太极拳等),活动时如有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应该停止活动并休息。
4.经常检测体重:养成监测体重的习惯。如果心衰患者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意味水钠潴留,疏忽时容易发生心功能急性恶化,导致不必要的急诊或住院治疗。
5.控制危险因素:日常要戒烟戒酒,控制合理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肥胖者需要减重,积极控制心衰的各种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