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科普 > 健康宣传日 > 正文

哈医大二院举办“世界肾脏病日”大型义诊活动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已超1亿,但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对疾病认知的严重不足,超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近日,在第20个“世界肾脏病日”来临之际,哈医大二院肾内科开展爱心义诊、健康科普、医患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帮助提升公众肾脏疾病认知,助力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目标。

(图)义诊现场

(图)杜玄一教授为患者义诊

3月13日上午9时,哈医大二院肾内科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了“世界肾脏病日”大型义诊活动,由肾内科主任杜玄一教授及胡克杰主任医师、纪天蓉主任医师、张蕊主任医师、李春媚主任医师、张承巍主任医师、付饶副主任医师、何奕昕副主任医师等组成义诊团队,累计服务150人次。其中,高危人群建档47人,新增随访患者29人。

活动现场秩序井然,义诊专家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许多市民通过义诊深入了解了肾脏保健知识,部分肾脏疾病患者更是收获了实用的肾脏保护建议。现场还设置了肾脏健康知识科普展板,并由医护人员分发健康手册,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本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肾脏健康的重视。

(图)胡克杰主任医师讲解肾脏保护知识

(图)纪天蓉主任医师详细了解病史

(图)张蕊主任医师与患者交流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多重功能,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全身器官系统的稳定。据哈医大二院肾内科主任杜玄一教授介绍,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约1.5亿,但公众知晓率不足12.5%。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此外,全球约400万血液透析患者中,20%为30岁以下年轻人,其生存质量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35%-50%。这些数据表明了慢性肾脏病的严峻现状,也反映出今年世界肾脏日主题“您的肾脏还好吗?”的紧迫性——科学预防和治疗肾脏病,已经是大家必须重视的健康问题了。

李春媚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张承巍主任医师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付饶副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早期干预与规范化管理是关键

专家表示,肾脏疾病的防治需坚持“早筛、早诊、早治”原则。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是筛查肾脏异常的基石,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 mmol/L,以减缓肾小球高滤过损伤。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需践行低盐(每日<5克)、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饮食,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维持尿量,减少结石形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肾脏血流灌注。此外,需警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长期服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何奕昕副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警惕肥胖对肾脏的隐匿损伤

肥胖作为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代谢异常双重机制损害肾脏。研究显示,肥胖人群发生肾小球肥大的风险较常人高3倍,约2%的肥胖者会发展为肥胖相关性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此,肥胖人群需要重视肾脏健康,通过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和代谢状态,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专家建议,体重管理需采取综合策略:饮食上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运动方面需保证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骑行、跳绳);同时需戒除吸烟、酗酒等加重氧化应激的行为。对于已确诊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除减重外,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ACEI/ARB类药物降低肾小球内压,延缓疾病进展。

杜玄一教授强调,肾脏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大多数肾脏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大家要养成定期检查肾脏的习惯,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真正做到提前预防、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