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科普 > 健康宣传日 > 正文

时令节气与健康|谷雨养生 “清补”与“防湿” 健康迎接夏天!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夏相交之际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期。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甲骨文中的表现如下:

谷:甲骨文中的“谷”字由两部分组成,上方表示水流之形,下方则是水的出口处,象征着泉水从泉眼处流出。这个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尤其是对河谷的描绘。

雨:甲骨文中的“雨”字则更为直观,上面一横代表天空中的云朵,下面则是六个点,形象地表示雨滴从空中落下。这个字不仅描绘了下雨的情景,也体现了古人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故而谷雨养生,除顺应春天之养肝、护阳外,还应重视健脾祛湿。

谷雨养生:三忌·三宜·三秘诀 ——抓住春季最后15天,为入夏打好基础!

【三忌】

1.忌贪凉饮冷

谷雨虽暖,但阳气尚未稳固,过度食用冷饮、寒凉水果(如西瓜、梨)易伤脾胃,诱发腹泻、湿气加重。

建议:喝温水,吃常温食物,脾胃虚寒者可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2颗煮水)。

2.忌久坐不动

湿气困脾,久坐会加重乏力、水肿。此时应顺应“春生”之气,助阳气升发。

建议:每天散步30分钟,或练习“踮脚尖”(刺激脾经)。

3.忌情绪急躁

春属肝,谷雨时肝火易旺,烦躁易怒会引发头痛、失眠。

建议:按压太冲穴(足背大趾与二趾交界处)泄肝火,或喝玫瑰陈皮茶疏肝。

【三宜】

1.宜吃“春芽”“春菜”

香椿、荠菜、蒲公英等春季野菜富含维生素,有清热解毒之效。

推荐:香椿炒鸡蛋(香椿焯水去亚硝酸盐)、荠菜豆腐羹。

2.宜健脾祛湿

雨水增多,湿邪易困脾,导致食欲不振、舌苔厚腻。

食疗:红豆薏米粥(体质虚寒者加红枣)、山药茯苓排骨汤。

3.宜“慢运动”升阳

剧烈运动易耗气,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或晨间拉伸,微微出汗即可。

小技巧:晒太阳时拍打手臂内侧(心包经),助气血流通。

【三秘诀】

1. “谷雨茶”清火

此时采摘的绿茶(谷雨茶)富含茶多酚,可清肝明目,但胃寒者不宜空腹喝。

2. “熏艾”防病

用艾条熏房间角落,驱蚊防潮,或艾灸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增强免疫力。

3. “捂好三处”

早晚温差大,需重点护住:

脖颈(防风邪入侵)

腰腹(避免寒气伤脾胃)

脚踝(防寒从脚起)

但“春捂”也要有度,一般来说,气温超过15℃就没有捂的必要了,如果再捂下去易使火热内生。

防范风湿病复发亦不容忽视

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易复发,应小心防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好时应多到外面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

谷雨养生,重在“清补”与“防湿”,顺应节气调整习惯,健康迎接夏天!

欢乐是长寿的妙药,运动是健康的资粮,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哈医大二院中医科全体医护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健康咨询热线:0451-866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