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形成与古人对自然节律的长期观察和总结相关。“暑”即炎热之意,大暑因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热量最集中的时期而得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明确其炎热程度较之前的小暑更为显著。此时正值“三伏天”,高温与高湿环境并存,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脾胃功能减弱,需从多方面进行科学调理。
1、起居上:作息宜遵循“晚睡早起”原则,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午间可小憩30分钟左右,有助于恢复精力,避免阳气过度消耗。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室内外温差建议不超过7℃,防止温差过大引发不适;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爽,温水沐浴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帮助祛湿。
2、饮食上:应以“清热祛湿、健脾益气”为原则,推荐摄入绿豆、冬瓜、薏米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材,搭配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可适当饮用荷叶茯苓茶、冬瓜海带汤等饮品或汤品,辅助消暑利水。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莴苣、生菜、芹菜、苦瓜等),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摄入量,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道。 饮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同时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等)的摄入,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3、运动上: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以散步、太极拳等轻缓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而损耗津液。可通过按揉穴位辅助健脾祛湿。
⑴足三里穴有调节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⑵阴陵泉穴具有健脾利湿、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等作用。

⑶丰隆穴具有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健脾降逆、止咳宣肺、消肿止痛等作用。

⑷脾俞穴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的功效。

4.高温环境易使人情绪烦躁,需注重“静心安神”,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身体状态。
哈医大二院中医科提醒,大暑时节的健康调理需顺应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从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科学防护,以维护身体机能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