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太阳达黄经225°时(通常11月7—8日)交节,标志冬季正式开启。“立”为始、“冬”为终,此时万物收敛闭藏,气温骤降、水冰地冻,顺应“养藏”是核心节气特点。《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立冬时节精神调养、起居调养的方法,强调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温、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内容,则体现了立冬后要防寒、养护经络以及避免寒邪侵袭等养生要点。
一、立冬节气饮食上需遵循“滋阴潜阳、增苦减咸”,贴合冬季闭藏规律,兼顾温补与润燥。
1.温补不燥:优先选羊肉、牛肉、鸡肉等温热食材,搭配山药、萝卜、红枣中和燥热,避免过量吃辛辣、鹿茸等易上火食物。
2.滋阴润燥:多吃银耳、百合、梨、蜂蜜等,多喝热粥、汤羹(如羊肉萝卜汤、百合莲子粥),缓解冬季干燥。
3.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搭配白菜、冬瓜、坚果,忌生冷(冰饮、生拌菜)和油腻厚味(油炸、重盐食物)。
4.因人而异:虚寒体质多吃温补食材,湿热体质少碰辛辣,消化弱的人可加山楂、陈皮助消化。
二、立冬节气穴位按摩以温阳散寒、益肾健脾为核心,重点按摩以下穴位:
1.关元穴(脐下3寸):温补元气,用手掌顺时针揉按5-10分钟,改善畏寒、乏力。

2.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健脾和胃,增强抵抗力,拇指按压酸胀感为宜,每次3-5分钟。

3.肾俞穴(后腰第2腰椎旁开1.5寸):温肾助阳,双手搓热后按揉,缓解腰酸、手脚冰凉。

4.大椎穴(颈后隆起最高点):散寒通阳,用指腹按压或搓热,预防感冒、颈寒。

5.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滋阴补肾,睡前泡脚后按揉5分钟,助眠又暖身。

哈医大二院中医科提醒,立冬时节的健康调理需顺应气候变化特点,从饮食结构、穴位保健等方面科学防护,以维护身体机能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