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园地 > 护理新闻 > 正文

百年校庆 弦歌永续|【哈医大二院优质护理】

庆祝第114个护士节系列活动哈医大二院护理部“三优评选”优秀护士展播

当松花江的碧波映照出百年杏林的璀璨星辉,当丁香城的春风唤醒医者初心的灼灼光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时代为卷,以仁心作笔,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隆重开启护理“三优评选”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既是对百年护理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护理人扎根临床、精研业务的激励,为全院护理工作者树立实干标杆。经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5个优秀临床护理单元、5名优秀护士长、30名优秀护士。

16C0C

哈医大二院优秀护士---李瑶

B7CF4

点滴行动践行使命,恒久赤城坚守职责

李瑶血液内科主管护师中共党员

李瑶是防跌倒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参与完成《跌倒集束化管理策略》的循证与制订。呼吸、血液、肾内联合团支部组织委员,曾获年度优秀团干部称号。曾支援武汉、群力医大一院隔离点抗疫工作,支援院急诊科与感染监控科。教学方面:承担夜大专升本、本科生理论课、实习课、综合实训课,研究生高级健康评估实践课教学任务,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曾到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进修,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将移植仓物表消毒方法从原始的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变为使用含季铵盐的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更为高效便捷。参与《血液系统护理与管理》新教材编写工作。

在血液内科承担普通病房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仓内工作。在移植仓里,为了防止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出现感染,始终保持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患者感到孤独、担忧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耐心地安慰、劝导和鼓励。在患者出现骨骼肌肉酸痛的时候帮患者按摩缓解,在患者出现发热的时候一遍遍用温水为患者擦浴降温......把对患者的关爱放在每一个细节里,用点滴行动去践行使命,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哈医大二院优秀护士---宋春雨

AF5A0

白发为冠,做夕阳下的守灯人

宋春雨老年医学科一病房副主任护师中共党员

国家级老年专科护士,国家级高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黑龙江省老年人才培训教师,哈医大二院护理技能培训教师,哈医大二院品质委员会礼仪培训教师。曾荣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哈尔滨医科大学“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哈医大二院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首届哈医大二院"健康科普达人"荣誉称号,哈医大二院优秀共产党,国家级专著副主编1部,核心期刊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

在老年护理领域深耕十五载。疫情期间冲锋在前,逆行奔赴支援哈医大一院黑龙江省新冠救治中心,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从临床一线到教学讲台,从科研创新到应急救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护理人的担当。2010年护理专业毕业后,我主动选择当时尚属冷门的老年科,从此与银发患者结下不解之缘。十五年,我见证过许许多多老人的生命暮色: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日常照料到临终老人的安宁护理,从压疮管理的技术突破到老年抑郁的心理疏导,每个护理细节都凝结着我对生命的敬畏。2020年考取老年专科护士后,我将老年吞咽障碍评估注入临床实践,能够直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并优化患者的整体照护体验。在护士站,我既是测血糖、量血压的执行者,也是倾听老人讲述战争往事的学生;在静脉穿刺上,以“一针见血”的精湛技艺,成为患者口中“血管上的绣花人”;在深夜病房,我又是握着临终老人手掌的陪伴者。“一针一线的精准,一言一行的温情”,我始终相信,老年护理是“用专业延长生命的长度,用温度拓展生命的宽度”。愿以白发为冠,继续做夕阳下的守灯人!

哈医大二院优秀护士---余兴海

A5351

【笃守急诊在时间缝隙里托举生命】

余兴海急诊医学科护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

家紧急救援队队员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伤口造口委员会委员

临床一线工作13年,始终奋战于急诊急救最前沿,以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经验及血液净化专科技术能力,成为科室骨干力量。参与多例复杂病例护理,凭借扎实的专科技能协助团队完成高难度抢救任务。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协和医院基地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认证,系统掌握前沿理论与技术。作为国家紧急救援队成员,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及演练,在抗疫等任务中冲锋在前。注重经验传承,通过临床带教与规范化培训培养青年护理人才。以“生命至上”为信念,在急诊“生死战场”上以精湛技术守护患者生命,以党员初心践行使命,其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成为同行典范,彰显新时代优秀护士的核心价值。自2012年入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来,积累了13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拥有丰富的急危重症临床抢救及护理经验,成熟的血液净化专科治疗经验,始终扎根一线,奋战在急诊急救最前沿,多次参加救援演练、医疗保障任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在专业领域通过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地颁发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认证,系统掌握了血液净化前沿理论与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核心技术,并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临床实践,实现技术标准化与流程优化。

哈医大二院优秀护士---马得欣

124F9

护理传承用爱守护生命

马得欣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护师国际造口、伤口治疗师

学术地位: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造口、伤口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造口、伤口委员会常务委员

哈尔滨市慢性水肿与创面修复学会造口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伤口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药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胃肠外科护理学组秘书

黑龙江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学校培训教师

学术及奖励:

参与编写专业相关指南2部;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多部;专科护士培训教材《造口伤口护理》1部;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数篇;第一指导教师获大学生创业竞赛省级项目奖。

我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名内科护士长。对我而言,选择护理专业不仅是职业的选择,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传承接力。父亲的桌案上总是放着翻卷边的解剖图,他教会我要永远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初心。如果说医生是生命的修复者,护士就是生命的守护者。妈妈常说,护理是比医疗更漫长的陪伴。

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二年,目前负责院内伤口、造口门诊及会诊工作。每周二下午定期开展阳光之家,形成科室特色一科一品,打造专科护理品牌。每天对造口、伤口患者做到细心观、耐心讲、诚心助、温馨送、爱心访、随时帮,增加其就医舒适体验。成立出院后随访群,进行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长期坚持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会诊到深夜,深深诠释着护理不仅是打针换药的技术,更是用专业托举生命的尊严。

哈医大二院优秀护士---张娟

78D51

--在方寸间流淌

张娟儿内科儿童肺功室副主任护师

黑龙江省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咨询师

在门诊楼三楼的转角处,有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检查室。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却日日上演着生命最本真的感动——用耐心织就希望,以童真治愈疲惫,让方寸之地成为爱的容器!

哭闹化作勇气——

3岁男孩拽着母亲衣角啜泣着踏入诊室时,红肿的眼眶里蓄满不安,像只受惊的小鹿。母亲无奈地解释:“上次在别的医院做这个检查时,他在诊室外哭了半个多小时!”我蹲下身,视线与他齐平,对他微笑着说:“我们可是来画画的哦!”我晃了晃手中的咬嘴,“用嘴巴呼吸,在电脑上画画呢!”男孩的抽泣声戛然而止,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我猜,你最喜欢红色,对吗?”我轻点他的红格子衬衫,他迟疑着点点头。“那你先试试看,能不能画出红色,好不好?”当第一次检查完成,在屏幕上出现波形时,我夸张地捂住嘴:“天啊!太美了吧!你不光画出了红色,还有绿色!蓝色!”他盯着斑斓的波纹,破涕为笑。第二次测试时,他主动含住咬嘴用力吹气,鼻尖沁出汗珠。“快看!这次红色会变魔法呢!变出了红格子!跟你的衬衫好像呢!”我指着另外一个图像,他忽然挺直脊背,仿佛完成了一幅杰出的作品!最后,他将咬嘴郑重投入垃圾桶时,神情宛如凯旋的将军!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所谓童真,不过是把冰冷器械化作童话的魔法!

缺陷绽放奇迹——

有一天,诊室门被轻轻推开时,一个被上天做了标记的孩子——唐氏综合征患儿来做肺功。一看到她的特殊面容,我的第一反应是——她能配合吗?能听懂我说的话吗?再注视她,我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我都要给她一个结果!妈妈先开口问:“我们智商低,能配合好吗?” “试试看!”我坚定地回答。我先给她选了普遍认为配合度需求较低的IOS测试。没想到,她把口含咬嘴几秒钟后就会干呕,试了2次,都不行。我一直给她鼓励的眼神和话语,尽管她不跟我有交流,我就多多给她竖“大拇哥”。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每做一次前后,都会对自己含混不清地说:“我厉害!” “我棒!” “好!” 这样一个不断鼓励自己、认可自己的生命就应该拿到结果! 再看她努力想做好的样子,真的很让人动容,我在心里说:“小姑娘,你真的真的很棒!”那再试试用力呼气测试法吧!先从最容易的——吹亮4颗小绿灯开始,1颗,1颗、2颗,1颗、2颗、3颗,1颗、2颗、3颗,…1颗、2颗、3颗、4颗! 天哪!她做到啦!她真的做到了!我热烈地给她鼓掌,她笑成了一朵花! 再试试吹保龄球呢,我双手合十,既是祈祷也是准备随时为她鼓掌,试了几次后,成了!又成啦!妈妈也一起热烈地鼓起掌来!再吹个气球,尽管这个用了更多次,最终还是成啦!最让我欣喜的是,三个成功曲线的重复率超级“哇塞”! 这一定是上天对我的奖赏吧!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重逢送出祝福——

“阿姨!我又来吹气啦!”清脆童声撞开诊室的门,6岁男孩如小旋风般冲进来。那个神情和语调,完全是见一个好久没见的老朋友终于见面啦!父亲在后头气喘吁吁:“臭小子,说了要敲门!”我望着他红扑扑的脸蛋,回想起他一周前因阵发性咳嗽几度中断、反复测试的场景。此刻,他熟练地咬住咬嘴,胸脯随着指令规律起伏。做完后,我给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并对他说:“哇,太好啦!这回都正常了呢!”他竟流露出失落:“不能再多画几次吗?”父亲笑着拎起他衣领:“好啦!该出院喽!”男孩突然转身握住我的手,掌心滚烫:“阿姨,要是我再生病......”话音未落便被父亲打断:“嗐,咱以后不生病了!”“我还来这儿吹气!”他固执地补全句子,眼眸亮如晨星。我用力回握那只小手,传递那份“感谢认可”的心情和对他的一份尊重。看他转身离开,我对着他的背影大声说:“阿姨希望你以后都健健康康的!”

笑脸融为治愈——

最难忘是那个心脏术后的7岁小男孩,是他的笑容湿润了我的双眼。他不久前接受了心脏手术,乍一进来时显得很胆怯,不愿交流。但当他完成检查要离开时,一声清脆的“bye-bye!”如风铃乍响!他还向我挥手告别,洋溢着明媚微笑的脸庞如同慢镜头般缓缓转过去。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父母连声道谢的声音渐渐模糊,唯有那声告别在耳畔不断回响。原来有些治愈无需过多言语,一个孩子的笑容就足够啦!

暮色漫进诊室时,我常凝视着仪器上交织的曲线。那些起伏的波纹何尝不是生命的具象呢?当医疗剥离技术的外壳,内核永远是人与人的相遇、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激荡!在这方寸之间,每一个呼吸都成为生命的诗行,每一次检查都是爱的流淌!

编辑:岳仕鸿 马翀奕

审核:马翀奕

哈医大二院护理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