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三病房主任李学东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右腹巨大肿瘤切除手术,精准完整切除与左输尿管紧密相连的直径20厘米肿物,对周围组织、器官未造成副损伤,术后患者第二天就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38岁的李女士(化姓)在一年多前检查发现自己左侧腹膜后有肿物,但她并没有在意,直到今年5月,她开始剧烈腰痛,于是慕名前往哈医大二院就诊。骨外科、普外科及泌尿外科对其进行MDT多学科会诊,因患者肿物体积较大,术中稍有不慎,容易损伤髂血管及输尿管,手术难度极大,建议以泌尿外科为主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方法切除肿物。
泌尿外科主任李学东教授、副主任耿波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应用三维成像技术,认真评估肿物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毗邻关系。肿物与髂血管紧密黏连,同时左侧输尿管环绕肿物表面,直接开刀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周围器官的损伤。经术前详细讨论后,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和15倍放大的视野,可以清晰的辨认细小神经与血管,操作更为稳定且更加精准。
手术如期举行。术中可见肿物体积巨大,血供十分丰富,可操作的手术空间十分狭小,稍不注意就会损伤到周围组织结构。李学东教授带领团队沉着应对,在张力极高,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他操作着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手臂,逐步游离出肿瘤周围粘连的结构,并逐一阻断每一根血管,抽丝剥茧,终于在精准地保护了输尿管及血管的前提下,切断最后一根与肿瘤相连的血管。 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整切除了直径20厘米的腹膜后肿物,最大程度地缩小伤口、减少术中出血,未造成周围组织和器官副损伤,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术后康复。术后第二天患者就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李学东教授介绍,哈医大二院2019年引进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这项微创外科新技术超越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手术中,通过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术者可以随意调整镜头角度,看到放大15倍的高清晰三维立体图像。灵活的仿人手操作系统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动作,7个自由度的活动范围远大于人手,深入到腹腔镜无法到达的深层部位,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比人手更灵活,突破了微创的极限,增加了手术精确度,减少了损伤和失血量,造福了更多患者,使很多以前的不可能进行地手术变为可能。
目前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在黑龙江省内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例数超过400例,位于省内前列。在哈医大二院手术室团队与麻醉师、护理团队的配合下,达芬奇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技术水平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