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特色医疗 > 机器人手术 > 正文

机器人手术

哈医大二院多学科联合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肾结肠碰撞瘤患者解除病痛

近日,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教授团队和肿瘤中心主任王贵玉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联合,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为罕见的肾结肠碰撞瘤患者进行小切口的右肾及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的微创治疗。这次手术充分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优势,将肾肿瘤及病变结肠同时切除,而且达到了小切口,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

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教授带领团队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


60岁的任女士(化名),2月前因无意间触及到右腰部有包块来到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找到王海平教授寻求帮助。增强CT提示右肾下极12cm肿块并侵及升结肠。完善术前检查后,王海平教授请到王贵玉教授会诊。

王海平教授表示,此例手术难度极大,需多学科联合参与。首先肾脏瘤体较大,且与右半结肠关系密切,占位效应明显,粘连严重,需要同时切除肾脏及结肠,操作困难,而且瘤体血运循环丰富,操作需小心精细。其次,手术游离范围大,瘤体毗邻大血管、肝脏、十二指肠等重要器官。最后,Trocar穿刺套管位置要兼顾两个器官系统,需与普通外科共同建立。

肿瘤中心主任王贵玉教授带领团队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




增强CT提示右肾肿瘤截面及与结肠关系密切

在多学科的共同商讨下,最终制定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右肾及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方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按计划进行,麻醉科金笛主治医师全程保驾护航。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王贵玉教授带领团队首先探查肝脾脏、胃、结肠和小肠等重要腹部器官,发现右半结肠与肾脏肿瘤粘连密切,关系不清。阻断结肠血管后,游离右侧结肠与肾脏粘连部分约15cm,然后用闭合器离断。紧接着王海平教授带领团队暴露并游离右肾及肿瘤,注意保护了十二指肠及与肾脏粘连的肝脏,分别离断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最后,两个团队密切配合下取右腹部取正中切口,取出标本,吻合肠管,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少,切口小。

麻醉科金笛主治医师为手术全程保驾护航


王海平教授介绍,术后病理回报,右肾及右半结肠碰撞瘤。肾肿瘤为肾嫌色细胞癌,侵出肾脏被膜至肠道内。结肠肠壁及肠系膜病理为恶性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并侵入肾细胞癌中。肾结肠碰撞瘤极为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碰撞瘤是发生于同一器官同一部位或相邻器官交界处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起源的肿瘤成分相互毗邻、相互碰撞,可相互浸润但无移行性改变及过渡现象的肿瘤。简单来说,可能是两种原发性肿瘤,也可能是一种肿瘤转移至另一肿瘤区。碰撞瘤的发病年龄一般较大,且男性较多见,可发生于食管、胃、肺、子宫、肾、结直肠、脑及睾丸等。目前,碰撞瘤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常规影像学检查会对发现原发部位有所帮助,但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诊断才能明确肿瘤性质。





术后病理标本:右肾、右半结肠及肿瘤

王海平教授强调,目前微创手术已深入各个学科和领域,相对以往的开放或传统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进行灵活的操作,展示精细的解剖结构以及广阔的视角,使不可能变为可能。此外,还要注重多学科合作,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手术的优势完成患者疾病的治疗,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康复,用最小的创伤让患者获得最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