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特色医疗 > 机器人手术 > 正文

机器人手术

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梅杰综合症患者DBS手术

不受控制眨眼、嘴角不自主抽搐怪病四年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个病折磨我四年多了,去了好多医院,医生告诉我得了一个‘怪病’,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用,到最后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梅杰综合症患者自述道。

10月20日,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团队顺利为接受Sino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梅杰综合症患者进行开机。开机仪式上,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一病房主任张丽梅教授为患者调试开机,在医护人员共同见证下,开机后患者双侧眼睑和下颌不自主运动的情况明显好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郭冕教授带领团队手术

家住佳木斯,今年65岁的赵女士(化姓),在四年前开始出现嘴巴不受控制地咀嚼抽搐,两只眼睛不停地眨动,近一年症状明显加重,喘气都变得困难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期间尝试了针灸、药物治疗等效果均不明显,被疾病折磨的赵女士患上了抑郁症,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听闻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此疾病,立即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医院。

入院后,郭冕教授带领团队经过详细查体,确诊赵女士是患上了“梅杰综合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术前评估,手术指征明确,决定实施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

张丽梅教授为患者开机程控

张丽梅教授介绍,梅杰综合症,又称为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障碍样不自主运动,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手术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干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选择,目前国际公认的方法是DBS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大脑正常结构不破坏、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少的有效疗法。

郭冕教授强调,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又称脑起搏器植入术,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患者脑内某一个特定核团植入电极,将脉冲发生器和电极连接,脉冲发生器发出脉冲式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极传送至大脑,对脑内特定核团进行持续的电脉冲刺激,从而改善症状。

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在机器人的辅助下,郭冕教授带领团队以双侧脑神经核团-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经过精准定位导向,以及术中微电极记录验证,将电极顺利植入核团。术后经影像融合验证,电极位置精准。术后一个月开机程控,调节好程控参数后,赵女士双侧不自主眨眼动作基本消失,可维持自主睁眼,口下颌肌肉不自主运动显著减少,预计后期在正常程控后足量适当的电刺激将有更好的疗效。

据悉,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开展Sino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下的DBS手术以来,在应用DBS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肌张力障碍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效果明显,造福了广大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可以将脑影像融合图像与术中脑深部核团微电极记录信息相结合,使得DBS手术更加智能、精准、微创和便捷。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拓展了DBS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动了我省脑立体定向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