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脑病等因素导致大量慢性意识障碍的患者,我国每年新增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超过10万例,慢性意识障碍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5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既往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以针灸、高压氧、药物治疗和被动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神经调控手术已成为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哈医大二院在省内率先开展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此类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月29日,哈医大二院成立昏迷促醒综合诊治MDT(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团队。MDT团队由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核医学科主任、PET/CT中心主任李萍教授,磁共振成像诊断科主任付旷教授,癫痫及睡眠障碍中心负责人朱延梅教授,康复医学科负责人王彦龙副教授和诱发电位室曲美娜主治医师等人组成。在MDT成立会上,团队成员进行了相关的学术交流讲座,并针对目前在院的两名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进行了联合会诊,为患者制定精细的术前评估、手术策略及术后康复等相关方案。

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介绍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
郭冕教授介绍,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领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系统性工作。为保证患者能得到专业的检查和有效的治疗,并通过优化综合诊治帮助患者恢复自理,需要多学科MDT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保障。慢性意识障碍综合诊治MDT团队利用各自的优势,可以对慢性意识障碍围手患者术期进行科学的评判和有效的治疗。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在东北三省较早的开展了昏迷促醒的手术治疗,也是省内唯一开展此类手术的单位,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癫痫及睡眠障碍中心和诱发电位室擅长神经电生理,用于术前和术后患者的评估;核磁共振和PET/CT进行先进的脑功能和脑代谢检查,对预后进行评判;康复医学科负责昏迷促醒术后的长期康复治疗。
他强调,此项技术主要针对慢性意识障碍的患者,经过阶段性的康复治疗后,意识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和恶化,经过系统性评估患者处于微意识状态,没有手术禁忌症既可以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衣立业副主任医师、磁共振成像诊断科郭雯惠主治医师、癫痫及睡眠障碍中心贺嘉主治医师进行学术交流分享
据悉,2023年2月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黑龙江省首例促醒手术,为一位因车祸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四个月的患者成功实施脊髓电刺激治疗(SCS),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基本可以自理,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截至目前,哈医大二院已为十位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患者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