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专家导航 > 手术科室 > 骨外科 > 正文

骨外科

    王志成

    科室: 骨外科六病房

    职务: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导师资格:

    王志成,教授、主任医师,龙江名医,哈尔滨医科大学“十大名医”称号(1994),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突出贡献奖(2018),现在仍在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从事脊柱外科工作。

    从医70余年,在骨科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治了多例疑难病症。60年代曾完成多例断肢、断指再植、游离皮瓣移植术、拇指再造等显微外科技术;1980年,与北京航天孙元工程师合作首创股骨上端肿瘤切除重建髋关节假体,并应用于多例病人获得成功,至今仍被沿用;为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设计了髋臼截骨、臼盖成形治疗青年、年长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获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1989);对颈椎病所致脊髓压迫的治疗,设计了“Z”字形对开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1995);在90年代末,在参考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完善了颈椎后颅减压术,并命名为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被广泛推广应用至今。

    曾参加卫生部主持的国家重大攻关课题《长江三峡地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研究》,获得了: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⑵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⑶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奖(1990);⑷过量摄氟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⑹氧化与抗氧化在氟中毒发病中的意义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自由基对氟中毒发病的影响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Z”字形对开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1995)。防龋齿泡泡糖的研制获国家专利(1995)。《氧化与抗氧化在氟中毒发病中作用》于1996年被编入《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一书。自由基对氟中毒发病的影响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被评为1999年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编《骨科主治医生问答》一书,多次再版,2019年(第四版)发行;主编《神经病学》一书之《椎管狭窄性脊髓及神经根病变》一章,多次再版,2022年《第三版》发行。曾承担自本校本科一期以后各年级教学,21世纪后不再承担本科学生课堂教学,只负责研究生及下级医生和进修医师的培养,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被评为“三育人模范”;他所培养的学生中许多人已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学会兼职:曾担任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1997);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地氟病专家组副组长(1992~1997);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命题委员会委员(1986开始两届);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委员(1993-1999);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1994-2000);黑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副会长(1978~2007);黑龙江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1990-2000);东北三省脊柱与脊髓损伤研究会会长(1996-);国际脊髓损伤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常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2011);中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1986~1993);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编委(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编委;黑龙江医学杂志编委;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