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血常规,告诉你很多事儿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生病住院,血常规是几乎所有疾病都需要检查的常规项目。但是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却包含着很多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醒我们身体出现了状况。那么,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1、感染: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在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查常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严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生病后去医院看病,常常有医生建议去做血常规化验。在发热的患者中,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白细胞数高于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但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
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些医生也常常机械地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来看。
,在血常规中常见异常指标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变化。
a白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放射线或药物等所致。
b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伤寒、病毒)、某些理化因素损害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等。
C淋巴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风疹等)、某些慢性感染(结核等)、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主要见于放射病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血常规中白细胞异常增多数倍或者特别低时,请立即找当地血液科医生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过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过敏是特别常见的疾病。在血常规中过敏所需关注的指标是——嗜酸性粒细胞。
如果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且有皮肤瘙痒、喷嚏不断等过敏症状,就要首先考虑过敏性疾病。
当然,不是只有过敏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它不常见的疾病,如: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都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
3、贫血:如果一个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医生首先怀疑的就是是否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它是由三个原因导致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
下面讲述一下儿童贫血,其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不当引发的贫血,为了预防此类原因引发的贫血,家长可以做到:
a孩子该添加辅食时就要及时添加,不要觉得奶水够吃的就不添加了,这样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性的贫血;
b从小给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c健康饮食 少食薯条、饮料等。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有很多种,需要到医院让医生找到原因对症治疗。贫血性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4、流鼻血:若出现此症状,在血常规的检查中我们最要关注的是——血小板,它若是正常及排除凝血问题,对症处理即可;若是不正常,则需要到血液科就诊。血小板低于50x10^9/L时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低于30x10^9/L则需要到医院用药治疗及多卧床休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5、运动
运动量过度时也会造成白细胞数目一过性的偏高,有些朋友在过度运动后去做了检查,如果还没有其他任何不适,平时也很健康,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血常规异常,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当然,除了以上常见的引起血常规异常的情况外,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会引起血常规的异常。血液在人体全身循环,她储存了很多的人体健康信息。无论疾病是大是小,无论是一些疾病原因还是非疾病原因,都可能导致血常规的变化,指标变化的范围及数量也各有不同,尤其一些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中的很多指标都会出现异常。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诊断,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