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从我做起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健康。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害巨大,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视网膜病变目前已成为成人失明主要原因。严重的糖尿病足可造成患者截肢。此外,糖尿病病人的肾脏也更容易“受伤”。所以,对于糖友来说,除了要有效控糖外,更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保护心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病程和年龄增长而上升,目前已经成为成年人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的人甚至在初次发现血糖升高时便已经有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早期为非增殖型,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晚期为增殖型,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严重者可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失明,严重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糖尿病病程、肥胖、高血压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应该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外,也应每年检查眼底,并进行视力评估。严重视网膜病变者则要求更为严格,需要3-6个月复查眼底。

大血管病变

在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何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患病后会导致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而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损害血管,造成血管内皮不再光滑。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血脂、血小板等物质会凝结集聚在内皮受损的部位上,演变成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动脉血管变硬,并且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脏和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影响糖友的健康,轻者肢体活动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给家人带来沉痛打击。因此,我们要携手保护心脑,用心呵护心脑。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微量蛋白尿,晚期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

而之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微血管丰富的肾脏是糖尿病微血管受损的窗口,同时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本身就在逐年递减,再加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得了好几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成了家常便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这些都会让患者的肾功能走“下坡路”。

糖尿病的肾损伤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若不及时加以预防与控制,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可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常为对称性感觉异常,呈手套、袜套样分布,有麻木、烧灼、针刺感,可伴有痛觉过敏。晚期累及运动神经,可出现肌肉萎缩,严重者可造成瘫痪。此外,自主神经病变可出现腹泻、排汗异常和排尿异常等。

因此,应重点关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当肢端出现感觉异常时,应做到测试水温、检查鞋底等,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当体位改变时,尽量放慢动作,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可以伴或不伴感染。表现为溃疡和坏疽。是截肢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做好创面的清洁工作,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达到了目的,治疗糖尿病的真正目的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患者一定要多咨询医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并关注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在注重降糖有效性的同时需兼顾心血管和肾脏的安全,这样的降糖药物才能真正带来更多层面和更为长远的获益。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