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5日,由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承办的“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第三届2024年全国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虽然时间紧凑,但内容充实、议题广泛,汇聚了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旨在深入探讨医学影像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革新以及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下更好的进行专科建设。在当前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一步。通过分享临床经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国家及卫健委的相关文件以及分析行业趋势,共同为医学影像领域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开幕致辞



大会伊始,由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医院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主任姜慧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毛汛教授,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冯逢教授分别致开幕辞:简要回顾了医学影像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医学影像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术发展,为广大女医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学科带头人耿道颖教授就“颅脑感染影像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耿教授详细介绍了颅脑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院长刘筠教授分析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医学影像专科建设与思考”。刘教授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专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对于不断提高专科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看法和建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教授就“能谱CT在骨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精彩介绍。袁教授以实际案例展示了能谱CT在骨折、骨肿瘤等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柳思宇博士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阿尔茨海默病杏仁体-海马MRI影像标注专家共识”内容。该共识旨在通过高分辨的MRI成像技术,进行全自动的局部解剖结构的标注和体积测量,以减少人为影响,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敏感性,为A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教研室主任及科主任刘爱连教授介绍了“MRI新技术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刘教授详细介绍了MRI新技术的成像特点和应用效果,为子宫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帮助。

女医师们不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追求医学的精髓,更以热爱生活、拥抱美好的态度探索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大会特邀哈尔滨医院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肖志波教授就“中国女性面部抗衰老现状与整形美容常见误区分析”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肖教授的演讲深受欢迎,不仅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抗衰老和整形美容观念,更启发了我们在追求医学真谛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精彩主持与讨论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女医师协会影像专委会副主委、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李彩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陈增爱教授,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医院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主任姜慧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王燕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嘉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的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们积极互动、相互启发,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仅对现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和规划。这种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不仅推动了医学影像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的发展,也为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结展望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冯逢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和交流,与会者不仅掌握了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研究进展,还了解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希望广大女医师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冯教授也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承“服务女性医师、推动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宗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